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红色的喻家大院子

  • 草根
楼主回复
  • 阅读:1288
  • 回复:1
  • 发表于:2014/10/13 14:34:06
  • 来自:重庆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大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红色的喻家大院子

 

       通江县城东去约70公里,有个“一脚踏三县”(通江县、平昌县和万源市在此接壤)的喻家河乡,乡政府驻地旁有个绿阴环绕、古树参天、沉寂而普通的喻家大院子,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喻家大院子由十八、九个川东北典型的三合院和四合院组成,占地近两平方公里,有一半以上的建筑是清朝和民国时留下来的。大院子里住着两个社近500人的喻姓子孙。

  走在大院子宽宽窄窄的巷子中,看到那有些腐朽的板壁和做工不算细致的古朴窗棂,看到人们过着民风淳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感受到的是一股平和的气息,很难把它与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红军革命联系到一起。但事实上,喻家大院子曾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川陕红色革命有过密切关系,红四方面军曾将总医院设在这里(后来迁往沙溪王坪),它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红色”大院子。

  自从我开始记事起,大院子的红色印象就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爷爷说,1933年刘湘纠集四川主要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与来犯的川军发生了异常激烈的战斗,每天从前线抬下来的伤员很多。红军见喻家大院子人口多、房屋集中、老百姓革命热情极高,于是就将总医院设在内这里。

  当时大院子里的年轻妇女们自发组织了一支护理队,她们不分白天黑夜拼命救护伤员。为了让受伤的红军战士迅速养好伤,重回前线杀敌,护理队员们想尽一切办法给伤员们补充营养,但是当时条件十分艰苦,肚子都经常吃不饱,根本就没有多少给伤员们补充营养的食物。这时,护理队里的那些刚生了小孩的妇女,把舍不得让自己孩子吃的奶水挤在碗里,再三劝说,让那些虚弱的红军战士喝下。

  已经八十多岁的钊爹家,至今保留着一张当年为红军作手术时用过的木板凳。去年年底,我回老家时专门去看过这条有着传奇经历的木板凳,整条板凳一米多长,凳面仅一尺来宽,乌黑破旧,做工也相当粗糙。我很难想象,在这样一条简陋矮小的木板凳上竟然能够做手术。当一个个受伤的红军战士被抬到这个木板凳上进行手术的时候,那一定是一个惨烈而令人肃然的场面。木板凳无言,当能记录大院子曾为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的那段光荣的历史。

  耳濡目染,大院子里的孩子都对红军特别崇拜,小时候,我们总是分成“红军”和“白军”两个阵营,在村东头一个小山坡下的一群土包之间,用树桠枝做成的枪互相“瞄准对射”,有时一不小心还从土堆里刨出一两个头颅骨,吓得我们哇哇大叫。后来从大人们那里知道,当年在医院里牺牲了的红军战士被埋在那里。现在大院子里的人都叫那个地方为“乱葬坟”。那是一群没有墓碑、没留姓名的红军烈士的坟墓。

  大院子后坡上一个叫大石包的巨大岩石上面也留下了红军当年战斗的痕迹。这个石头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弹坑,据说当年红军曾以这个巨大的岩石作为掩体,与对面山上的白军进行战斗。有一次,我与一起上山砍柴的小伙伴,曾在它周围的树林里捡到过一把锈迹斑斑的马刀和好多子弹壳。

  红军在大院子里留下了三幅石刻标语:“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这三幅石刻标语的落款都是“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政治部”。“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这幅石刻标语很特别,它是我见过的红军石刻标语中写得最有艺术性的一幅。它被凿刻在林文哥家房屋的石裙墙上,单字大约一米见方,每个字的笔划中都根据字义巧妙地嵌上相关的图案和线条。比如“攻”字,就是一只手拿着一把带缨的长矛和一个铁锤巧妙组合而成。从这幅艺术字体的石刻标语,我们能体会到红军战士在浴血的革命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

  七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在峥嵘岁月里留在大院子里无处不在的红色印象,已斑驳难寻,有的甚至被彻底遗忘,但这些红军石刻标语却给大院子烙上了永远的红色印迹。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纪念喻家大院子这段光辉的革命历史,上级政府决定把原来的“龙潭乡”改为“喻家河乡”。

关注姓氏文化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安全联盟